与高考无关。
但,是在实验高中监考的两日里引发的话题。
实验高中的楼廊文化采用的是学生书写的诗词、格言警语,从一楼到五楼,从高一到高三几乎班班都是这样的内容。那么逐一走下来发现,其一,孩子们的错字、别字比较普遍,也有个别学生(诗词)写错句的;其二,全部学生的书写大概不超过10%能看出有点“形”、有点“体”,至于“款”就更不用说了。
为什么孩子们的书写质量会下滑到这样的水平?看到今日高中生的汉字书写水平,还有多少人能在心里引发一些思考?这又都是问题。
孩子的汉字书写水平小学教育有责任,这点作为小学教育人我承认,也必须担当。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寻找问题的源头。
一是,成人(包括教师)的书写水平普遍就已经下滑,所以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老师来讲,自身字不好,自然影响、指导学生的能力都会下降。
二是,因为电脑的普及,人们对手写质量关注普遍下降,所以训练孩子写好字的意识普遍放松。
三是,对结果、分数的过度重视,导致对书写质量的全面忽视。
当然,还有班额大,指导力度无法顾及全体等因素。但,我想说的还有,由孩子们汉字书写质量普遍下降这一现实,我们应该关注到的更多的内容。
写好字,需要训练,而且是长期、持续的训练。这里面就涉及到孩子的耐力、刻苦精神、自我约束、实现目标的意志力等,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坚持力——对一件事情专一、执著的意志品质。太多的专家指出,孩子们的坚持力(也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是影响孩子人生质量的一项最重要的意志品质。而今天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们最缺乏的恰恰在此。诸如,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不善于保管自己的物品,做任何事都是浅尝辄止,无法形成持久的兴趣等等。
那么,为何孩子们会出现如此的状况?
现在剖腹产的婴儿一定是居多,那么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相对于通过自然状态由婴儿自己奋力通过产道出生的孩子而言,剖腹产孩子有很多的“后遗症”,包括情绪比较敏感,注意力不大集中,手脚蠢笨等。尽管这些问题如果家长早期有预料,采取一些科学的训练还是能够克服的,但是有这方面意识的家长恐怕不多。
其次,日本学者曾把“90”后称为“尿不湿一代”。因为这些孩子出生后开始使用尿不湿,以前使用尿片或尿布的孩子,当他们要大小便时,就不简单是个生理反应。他们大脑里会有这样的意识:要遵从父母长辈,不能随地大小便,要遵守社会规定,这样的约束会给他们日后的行为带来一些克制。学者同样指出这种早期的记忆和心理上的自我成长,对之后的精神生命的成长会有深远的影响,如更容易建立其自我为中心、以个人需要为导向、追求个人的生理快感等。
再有,现在的孩子也被称为“代替一代”,如出生不需要自己努力而是“人工”代替,母乳由奶粉代替,母亲的抚育会由保姆代替……这些代替的结果,也会让孩子的情感疏离,不利于形成对自己负责、做事坚持等心理品质。
还有,现代长辈对孩子无边界的溺爱,满足孩子一切需求,不考虑是否合理。没有让孩子养成行为“边界”意识,即做事是需要限制的,有的事可以做,有的事是不能做的。孩子被椅子绊倒了,不教会孩子如何走路、如何绕过障碍物,反倒是责怪“椅子”,类似的“推卸”责任,也会让孩子失去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
加之现在孩子吃的食品,尤其是零食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铅等,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等学习品质的正常发育。
回到孩子孩子书写整体下滑的现实,也许这个信息时代,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要求,但是,我想书写汉字的过程不但是对文化的传承,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我们当思之。
还有,孩子无错!孩子的一切行为都会在成人身上找到依据,我们更当思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