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之说,褒贬各有之。
虽说,自由是生命最本质的追求与需求,但是,规矩之必要处还是不应磨灭。
伴着即将结束的暑假,总是在想起这个话题。
自从女儿高考结束,两个月来,整个家里是彻底的放松状态,可以说“史无前例”。可是伴随着“放松”,伴随着放松的日子越来越久,我却品味出了“不同”:懒散的生活,伴随着的是懒散的态度,一切都没有了节奏,做与非做,没有了限定标准。
但是,不是一切都“放松得起”!
有时暴饮,有时饿腹,有时熬夜,有时晚起,饮食起居的规律被打破,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但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精神上的懈怠才是要命的。因为精神懈怠带来的是思考的懈怠,思考的懈怠带来的是无昨天、我明天,也无现在的漂泊感、疏离感。
一直向往的“放松”的生活,带给我的只是短暂的放松,没有换来想要的“自由”。
究竟是错在了哪里?
首先想到的就是“度”的问题。生活里的一切都要有这个东西作为警戒线,人的一切行为亦是离他不得。
其次就是“规矩”的问题。人得有东西约束,这个东西就是“规矩”,就是“制度”,就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定”。尤其是现代人,自我约束能力在下降,争取自由的欲望却是空前的膨胀,更需要规矩的约束。
这让我不免思考关于“自由”的问题,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自由作为生命的最本质追求与需求,自然是对生命最好的礼物。所以绝不是“放任自流”那种没有约束、没有追求、没有方向的流动,而是心向大海、胸怀蓝天、拥纳百川、永载万物,如此的流动才一直在丰富中,一直在拥有中,也一直在释放中。这样的自由不空洞!对,自由不是随意的释放,自由是一种吸收与吐放的平衡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的东西。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无限度的释放,生命只能走向枯竭。但是,在不断的获得与释放的交错中,生命才会不断的获得成长!生命不是变老,生命是成长!
一直不在“心底里”承认人生方向、价值、意义这些东西。但是,这段时间的“放松”,我是真切的感受到了空洞、空虚的可怕。人,是意义的主体。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除了现实的关切自己的当下境遇外,人也对自己的命运有某种终极眷注。
完全放松的生活,结局只有一个,生命会急速的衰老。
马克·吐温说:“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规矩的本意都在此。
秩序,是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而人的全部烦恼都在于“不肯呆在自己的屋子里”。
说起来,还在于自己的态度。心里接受的规矩,就助力的风,反之则是助虐的“杖”。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诚然,过度的规矩就是束缚。也没有一个生命能在这种“束缚”中拥有雍容与笑声。
生命,需要适切的规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