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朱晓颖校长工作室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日志

 
 

从《赏识你的学生》中读出的……  

2012-04-29 09:03:45|  分类: 工作心得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赏识你的学生》一书共有七章,昨晚初步读完了第一遍,感觉是值得教师一读的,尽管皆是一篇篇小文章“凑”在一起而组合成的,没有一名作者一气呵成的那种体系感和逻辑感。但是读得出编辑的独具匠心,不仅从教育角度解读教育,更从家长、学生不同角度解读教师,所以副标题“最贴心的教育艺术”,我以为还是比较恰当的——没有从高高的教育理想出发、没有从深深的教育心理学出发,只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个每天都在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中正在发生、曾经发生、即将发生的故事讲起,所以,可以谓之“最贴心”三个字。七章,讲述角度不同,但是从头到尾的安排是可见作者的用心的,读完后,我最先想到的一个问题是作为一个教师,我怎样看待这七个章节,于是我想到了这样几个词语:教育是责任、教育是读懂、教育是相信、教育是收获、教育是(倾心的)投入、教育是艺术、教育是自醒。

第一章只有两篇文章,两篇皆是两位母亲在孩子离开家,跨入小学生活的第一天写给“世界”的“告白书”。起因,是因为她们不约而同的对这个世界的担忧,对这个世界将给予她们的宝贝的成长一些“什么”的担忧,我想一定是这样的,否则,她们应该没有写这个“告白书”的理由,或者即使写,也该是另一份心情吧。而谁都要承认,这不是两位“普通”的母亲,当然不是指她们的“地位”,只是想提醒大家,这是两位对世界有着深刻的思考(认识)的母亲。而作为教育者,我所思考的是什么,母亲们所担忧的“世界”,教育、学校有其重要的一环,教育应该如何迎对这样的“追问”?

——我不曾迁移户口,我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的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作家张晓风的追问。

——今天早晨,他就要走下前门楼梯,冲我挥挥手,开始他的伟大的历程。其间或许有争斗、不幸或者伤害。在世界上度过他的日子,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所以,世界,我希望你能时不时地牵起他的小手,教予他应知之事。教予他,尽可能温柔些。教予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豪杰所在;每有权诈小人,必有献身义士;每见一敌人,必有一友在侧。教予他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予他,磊落的失败远比欺骗更荣耀;教予他,自有我信念,哪怕人人言错;教予他,可以最高价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但绝不能出卖良心和灵魂。

——这是母亲安妮斯通的追问。

我该怎么样迎对母亲们的追问,我想惟以一名教育者承载”的沉甸甸“的责任来时刻警醒自己:教育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这些影响源自教育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源自教育人每一个言行举止,而控制这一切的,首先是教育人的一分良知,我以为就是责任心。责任是所有道德素养里的最基础的一层,或许因之是最底层,所以已经长时间被我们所遗忘,但是没有基础,一切皆枉然。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如果每个教育人都能有这样的认识: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责任!教育回馈世界的期盼将不再那么难!

即将停笔时刻,两位母亲的追问,依然在耳边清晰地反复复现!

  评论这张
 
阅读(157)|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