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朱晓颖校长工作室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日志

 
 

关于“资源”  

2012-04-25 19:20:09|  分类: 工作心得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新课程实施以来,资源这个词,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出现的频率骤然多了起来。最为广泛应用的就是媒体资源,无疑在补充教学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还有生活资源,比如很多学科都采用的课外调查、搜集资料、社会实践体验等形式,同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与“用”结合的能力。那么除了这些我们比较常用的,还有哪些资源呢?

资源一词词典里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利用的客观存在。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对资源的解释:“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那就是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人力是资源,智力也是资源。

同样,今天区域教研品德学科的课堂里,我也突然在头脑里又一次清晰出了这个概念——教师自身应该是资源。比如关于京剧这类教学内容,学生是无法从书面上或者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激发起学习兴趣的,清楚的记得老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之后,问学生的感受,学生说“听不懂”;再比如陶瓷这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距离比较远的教学内容,比起教师尽最大努力给学生提供实物、影象资料更有效的方式还有没有?我突然觉得,如果教师对这些对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能在课前“做足功课”,让自己成为这个内容的临时“百事通”,能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再配合点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小故事等,比如讲到“四大名旦”时,适当讲一讲梅兰芳刻苦学艺,最终成为至今世界景仰的一代艺术大师的故事,我想孩子们因为“梅兰芳”这个名字,或许对京剧会多了几分“亲近”之感的。还有,孩子们会不会这样想:我们老师对京剧(陶瓷……)竟然知道那么多,老师一定很喜欢京剧(陶瓷……)我也要知道一些……古训说“亲其师信其道”,我说,现代教师应该意识到:我自己也是资源,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资源!

顺着想一想,学生更是资源,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在充实、启发、完善着他人的想法,每个人的问题,同样可以是大家思考的起点……

人,是资源!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当让我们的课堂发生大转变。

  评论这张
 
阅读(119)|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