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朱晓颖校长工作室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日志

 
 

中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之第三回:“潜规则”你知道吗?我知道。  

2010-08-01 13:53:23|  分类: 工作心得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这个,是老师都知道:怎么考,就怎么教;考什么就教什么。任你名师还是特教,都逃不脱。考,没有错,没有了考,教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考指引着教的方向,所以考责任重大,所以有了“考的科学性”,才有“教的科学性”,有了“教的科学性”,才有“学的科学性”。考什么,怎么考,可得斟酌!

以阅读为例,你可能要问了:怎么就离不开阅读了呢?那是因为,阅读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啊!准确地说几乎占了三分之二的“江山”。有专家指出小学阅读教学(中高段)其实占语文教学时间的70%。而这70%的教学时间,在试卷中占的比例如何?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在调研的基础上统计出了小学语文试卷中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的比例,江苏是4:2:3,上海是:2.5:3.5:4。而我们的试卷呢(中高段),稍做整理就会得出三者的比例大约是:5:2.5:2.5,甚至比这个要差许多。小学阶段重视基础基础知识教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70%的教学时间换来的是23%左右的分值,合理吗?何况如果一味的只重视基础知识,学生的综合素养哪里来?我们的教学岂不是更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再看中学120分值的划分25:45:50,可见,中小学语文试卷中基础、阅读、作文三者的分值几乎是来了个大颠倒,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要跨越的是一条长长、宽宽的断裂带,只有那些营养充足、长得高大健壮的学生能顺利完成“鲤鱼跳龙门”,而那些大多数只能是“连滚带爬”追赶,在途中当然会有“部分”掉队者!怨不得孩子!

中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之第三回:“潜规则”你知道吗?我知道。 - 去远方 - 去远方再从考察的内容看,阅读题应该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里的“阅读能力”是指剔除“基础知识”(如“划去不正确的读音”)和削弱书面表达能力(如“你觉得他的做法对吗?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那么阅读能力是指什么,众多的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目前比较受“青睐”的是PISA考试。该考试是“一项针对9——15岁在校生的国际性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的项目”。 PISA考试中的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三种能力: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包括形式与内容)。具体每种能力怎样命题,不展开说了,有兴趣你可以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很多。我想说的是我们的阅读试题,仅占的23%里还有大量的考察基础知识的,书面表达等主观题也是屡见不鲜啊,当然重视培养主观表达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但是必须防止这样的题型让学生套话、假话连篇,让评价者叫苦不迭:不给分,说的还对;给分,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再有前面提到的“获取信息”能力,应该是阅读能力的基础,而我们的阅读考试很少有所关注,PISA考试中的表格、图标、地图等阅读材料,我们几乎都没有接触过。

评价是瓶颈,考试就是指挥棒!喊了多少年了,大概是喊累了、乏了、烦了、倦了吧?索性“任其去也”?千万别啊!考试绝不是一张纸的问题,这一张纸关系着每个孩子的能力素养,当然决定着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未来是谁的未来?

别,千万别说:看来这责任在命题者、教研员身上啊。这天大的责任他们是万难肩负的!他们想改,也得敢改啊!只要步子稍大一些,学生叫苦、老师叫屈、家长叫骂。更何况这不是只在试卷上改改就能解决问题的,这需要相关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广大的握有决策权的领导们,下番苦功夫研究再研究的!有道是“树根不动”,树梢怎样折腾也无济于事也!

那么我们就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吗?且看下回:你还等下去吗?NO,我不。

  评论这张
 
阅读(371)| 评论(2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